欢迎光临东莞青年门户网,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东莞青少年网 > 媒体聚焦 > 刊登文章 >
2005年8月《中国共青团》:繁荣青年文化 促进青年和谐
东莞青少年网  http://www.dgyouth.gd.cn/  2006-02-07 21:21:00

     青年是先进文化的追随者、受益者,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评判者,也是新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团东莞市委坚持不懈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繁荣青年文化,促进青年和谐,以主流文化引领青年成长成才,为东莞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奉献青春力量。

     一、树立战略理念,增强青年文化的推动力

     团市委提出以“重镇强村、活支兴团”战略来统领东莞共青团工作,在青年文化建设上,不仅把它作为服务青年的一个手段、团工作的一项具体内容,更从整个青年运动保持生机活力的战略高度来推进青年文化建设,真正把青年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东莞青年文化建设在战略上坚持做到“三重”。一是重品牌。着力打造“青春东莞”品牌,强调健康、励志与奉献,把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一系列的文化项目集聚到这一品牌中,扩大规模和影响,使青年文化从内容到形式更加绚丽多彩,把“青春东莞”真正打造成为青年所熟悉、所欢迎、所支持、所拥护的品牌。二是重和谐。积极发挥青年文化在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上的作用,促进本地外地青年的融合,积极倡导民主、公平、诚信、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激发青春活力,奉献青春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三是重发展。一方面以先进文化塑造青年,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头脑,引领青年健康成长成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注重激发青年的文化创造力,搭建平台,凝聚力量,发展青年文化,使青年文化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市委坚持从战略性的层面去认识、去谋划、去推进青年文化建设,有力地增强了青年文化的推动力。

     二、倡导文明新风,增强青年文化的感召力

     文化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青年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甄别、选择能力还比较欠缺,容易出现盲从和路径依赖。团市委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增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努力提高青年抵抗落后、消极文化的能力,以先进文化赢得青年。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法德、公德和美德的“三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 “民族精神代代传”为活动主题,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全市近30万名少先队员参加了国旗下的讲话、重温先烈事(足)迹、凭吊英烈、中队主题会、爱国主义专题讲座、文艺演出、即席书画、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着眼于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诱发因素,开展创建“社区青少年法制学校”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推进“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组织青年学生到监狱、戒毒所、法庭参观。开展“道德新风与你同行”、“道德新风进校园”、“学雷锋、树新风”等主题活动,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是倡导就业创业新风。为了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创业东莞工程”,推动东莞市大职中学生创业实践行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在32个镇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行动指导中心和“东莞市大职中学生创业实践行动示范基地”,已经建立了233个社会实践基地。举办首届东莞市青年就业创业交流招聘会暨首届青年兼职就业招聘会,两天共有816家企业提供约1.32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兼职岗位1200个,共有4.3万名求职者参加,近万名求职者成功应聘,兼职岗位全部招满。以《就业·创业·未来》为主题,举办青年企业家创业论坛,邀请青年企业家及人力资源专家用个人创业经历、成功心得、人生感悟来“现身说法”,与求职青年对话,激发青年们的就业信心和创业热情。编印了《东莞青年就业服务手册》并免费派发给青年,帮助广大青年了解就业相关政策,掌握求职对策,做好择业准备,顺利择业就业,提升就业技能。举办东莞青年就业创业大课堂,请来相关专业人士,就青年成功应聘和失败应聘的个案进行分析,讲解求职技巧及如何端正求职心理等。表彰30家“东莞市支持青年就业工作先进企业”,激励广大企业不断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帮扶青年就业。组织以“大职中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加强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理论研究。组织青年企业家创业访谈活动,激发青年就业创业热情,倡导青年就业创业新风。

     三是推进网络文明工程。网络是把双刃剑,既为青年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青年的心灵。团市委着力推进网络文明工程,倡导学习网络科技知识,举办“青少年网络知识应用大赛”和“青少年网页设计大赛”,引导青少年增长网络知识。倡导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引导青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强化网络思想教育功能,与科技园“红色网络建设”,向青年推荐系列健康有益的网站。积极举办网络文化节,在网上开展电脑绘画、flash动画、摄影、征文、音乐等项目的比赛活动,活跃积极健康的本土网络文化,加强互联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推动青年融合,增强青年文化的凝聚力

     东莞户籍人口160多万,外来人口600多万,外来人中90%以上是青年,外来青工对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本地青年与外地青年的融合,推动社会各界的和谐,是摆在共青团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团市委注重增强青年文化的凝聚力,为促进青年和谐服务。一是营造和谐氛围。将以往的“东莞市十杰十佳青年”评选合并为“东莞市十杰青年”评选,让外来青年也有机会与本地青年平等地参评,凸显平等和谐的理念,促进本地青年和外来青工的融合,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评选活动的市民达70多万人次,为历届之最。倡导“本地青年外地青年都是有为青年,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是创业之乡”的观念,加强和谐理念的宣传。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使更多外来青工中的团员纳入团组织的管理。二是丰富服务项目。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开通普法维权直通车、健康直通车、文化直通车,深入服务本地青年和外来青年;开展“青春暖流”系列行动,切实为外来青工解决各种生活上的困难。以“青春系春运”为活动主题,设立“平安回家”售票窗、咨询热线电话、成立帮助外来青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使外来青工享受到交通咨询、健康检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三是促进各界和谐。我们组织全市各界青年举办了多次气势宏大的大型文化活动。如“激情飞扬新东莞”——东莞青年学习贯彻团十五大精神大型文艺直播晚会,吸引了2万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举办“青春东莞”——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大型诗歌舞会,1万多名东莞各界青年同台表演,展示了当代青年的形象;举办“青春东莞——军地青年心连心八一主题歌会”,颂扬新时期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时代风尚;举办“青春东莞、魅力新城”——军地青年五四大型歌会,3000多名学生、外来青工、部队战士、公安、税务、医务工作者等参与演出。一系列的大型活动有效地加强了各界青年的联系,促进各界青年和谐。

     四、创新表达方式,增强青年文化的吸引力

     团市委注重了解、掌握当前青年的文化需求,认识和把握青年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创新表达方式,增强青年文化的吸引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一是贴近青年生活,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寓教于乐。举办两届青年欢乐节,让广大青年在欢乐中释放青春激情和创造活力。让青年自主设计项目,使青年志愿者文化直通车成为青年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举办了“东莞青年论坛”,组织专家学者与广大青年对话,思想碰撞、释疑解惑。与谢岗镇联合举办“登山节”,组织团员青年勇攀东莞第一峰,展现了青年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二是吸引青年参与青年文化实践。从青年的需要和需求出发,激活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内在的参与热情和强大动力,注重通过各种途径造就青年文化人才。近年来开展了青年形象设计大赛、青年舞蹈大赛、少儿广播主持人大赛、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青年文化艺术节、青年“大家乐”舞台等系列活动,一大批文化人才不断涌现。并且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其他各种青年文化活动,发挥他们的专长,为更广大的青年提供精彩的文化节目。

     五、整合社会资源,增强青年文化的影响力

     团市委注重做到“依靠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整合团内资源、社会资源,增创资源优势,构建青年文化建设运行保障机制,有力地扩大青年文化的影响。一是整合团内资源。注重从“唱独角戏”到“跳集体舞”的转变,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团行动”的局面。如在开展青春暖流、“团旗飘扬松山湖”、“拒绝毒品、共建和谐”等活动中,团市委与镇区团委上下联动,激发基层活力,扩大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埔田片七个镇团委联合组织开展“青春活力新东部,万众一心建新城”青年接力跑活动,注重加强镇区团委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合力。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我们实现了从只依靠团内力量到整合社会力量的转变,注意策划活动项目的市场化、社会化,使之贴近市场、贴近青年、贴近社会,吸引和凝聚了各方资源;争取了各级新闻单位支持配合,强化青年文化活动的宣传效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爱心助学的精神,向社会筹集230多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第八届“东莞市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工作,重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评选活动的市民达70多万人次。举办多次大型诗歌舞会,搭建舞台,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三是激励争先创优。注重激发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建设青年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力争上游、百舸争流的局面。如万江区团委开展“一社区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活动;东坑镇团委提出了“抓特色、铸品牌、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文化发展;莞城科技园青年中心以青年的需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充实了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华强三洋马达有限公司等非公企业团组织把青年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做到以文化凝聚青年、服务青年。

     六、加强对外交流,增强青年文化的竞争力

     青年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文化。我们注重加强青年文化对外交流,在交流、合作、融合的过程中,使青年文化产生更强的竞争力和张力。一是扩大交流规模。充分发挥东莞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先后组织参加了“走进近代史”——东莞体验之旅、莞港澳台青少年暑期交流、《两岸四地少年情》联欢晚会、“爱我中华”两岸四地青年大汇聚、青少年海外文化交流营等活动,特别是“走进近代史”——东莞体验之旅,2000多名港澳台小学生济济一堂,互相交流。还加强与其他省市团组织的联系,与湖北荆门等团委结为友好团委。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共有港澳台及兄弟省市青年3万多人(次)来莞交流,我们也组织了多次外出交流活动。二是疏通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协会和青年社团在交流中的推动作用。我们组织青联委员赴香港拜访香港杰出青年协会、香港青年会、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与香港才略精英会举办莞港青年交流会,出席香港东莞同乡会和世界深东社团联会成立仪式、“粤港青年交流促进会”成立仪式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七周年暨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成立八周年等活动,还赴澳门参加“2003年穗、港、澳青年发展论坛”,与台湾高雄市西子湾国际青年商会签订互为友好的缔约书,建立长期的友好关系。三是拓展交流领域。与中山、南海、顺德、江阴、张家港、常熟、昆山结成“粤苏4+4青商合作联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台湾长庚大学来莞进行学术访问的同时,与本地大学生开展联谊活动,加强文化交流。还邀请港澳台青年组织来访,促进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经常化进行。

来源:《中国共青团》2005.8 第32-34页 编辑:
 
通知公告
媒体聚焦
>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东莞市委员会 备案号:粤ICP备11103514号